首先,我们要做的就是要了解自己的学习潜力,找到快速提分的突破口,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高考目标。
在这里向同学们介绍“试卷拆分法”。我们可以以某次大型考试各科的试卷做为“拆分”的依据。比如说对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或一模考试的试卷进行分析。不建议用平日测试的成绩来“拆分”,主要是由于平日测验往往考查的是局部或单元知识,不能反映考生的整体水平。
我们以语文学科为例,用下表来表示“拆分”该如何进行,其他学科以此类推。
表1 语文学科各题型拆分情况及分数目标设定
语文学科题型 |
满分 |
得分 |
失分 |
目标分数 |
|||||
会做 (A) |
凭感觉 (B) |
蒙对 (C) |
马虎 (D) |
不合 规范 (E) |
一知 半解 (F) |
完全 不会 (G) |
|||
1、基础知识 |
34 |
|
|
|
|
|
|
|
|
2、古诗文阅读 |
26 |
|
|
|
|
|
|
|
|
3、现代文阅读 |
30 |
|
|
|
|
|
|
|
|
4、写作 |
60 |
|
|
|
|
|
|
|
|
合计 |
150 |
|
|
|
|
|
|
|
|
说明:
会做(A):题目完全会做,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失分。
凭感觉(B):大多出现在选择题,一种情况是觉得看某个答案特别顺眼,一种情况是排除了另外两个选项之后,挑了一个感觉像的。
蒙对(C):完全不会,无从判断的情况下随便挑了一个,没想到蒙对了。
马虎(D):如把演草纸上的数抄到卷子上的时候抄错了,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有误,答题卡漏涂等。
不合规范(E):如语文作文没写够字数,计算题没有步骤只写出结果,答案超出了规定的答题范围等。
一知半解(F):如隐约知道该怎么做却无从下手,或做了一半却做不下去了等。
完全不会(G):毫无思路可言。
同学们填完了各题型从(A)到(G)的空格之后,我们给出各学科目标分数计算公式。
某学科的目标分数=(A)+(D)+(E)+(B)+(F)+【(C)+(G)】×χ%
其中,(D)+(E)即克服因“马虎和不合规范”的失分,属于基础层级。在每次考试中,考生们因做题粗心和不合规范而导致的失分少则十几分,多则几十分,把这两部分克服了,分数就会有很大的提升。因此考生在提分时可以首先考虑以此为突破口。
(B)+(F)即努力将“凭感觉作对的题目和一知半解的知识点”真正弄懂,属于提升层级。这部分内容考生并不是完全不会,只要稍下功夫,将似是而非的内容真正学会,并会分析、会做题,那么这一部分拿分也将不成问题。
【(C)+(G)】×χ% 即对于“蒙对和完全不会的题目及相关知识点”认为可以通过学习,拿到这部分分数的多少分,属于拔高层级。高考毕竟是选拔性考试,并非每道题都是为每个考生准备的,因此对于学习基础薄弱的同学来说,制定提分目标主要以前两个层级为基准,然后尝试着将(C)+(G)分别乘以40%、60%、80%(百分比可以根据同学们的自身情况而设定),得出分数的总分做为阶段性目标。这样将目标分阶段设定,有利于保持高效学习的兴奋点,并可以及时发现所设定目标中存在的问题,进行调整。
北师大家教网官方网站:http://www.beishidajiajiao.com
联系电话:010-52491386 1571293467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