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漫谈骨干教师的再跃升》这篇文章从教师个人的层面来讲如何突破高原期。读了文章后,我感觉或许超越别人容易,但超越自己却很难。吴教授所列举的这些做法,在我看来,就是一条追求完善自我的曲径啊。在这条路上,最难能可贵的是永不知足,总是质疑和付诸实践。
一、牢记“熟知非真知”:学会打破思维定式
熟知非真知,是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。教师形成了轻车熟路后的超稳定结构,很难真正领会和领悟到教育教学的复杂性,从而放弃了对真知的研究与找寻。头脑中存储了大量思维定势、行为套路和程式,更倾向于选择性地看世界,即只看见和留意自己相信的事物,对于自己不相信的事物就不会留意或视而不见。
1、质疑。抱着求是和审慎的态度研究问题。大胆假设,小心求证。
2、反思。经常深入省察自己已有的家当,坚持“毋意、毋必、毋固、毋我”的精神,深思自己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盲点、弱点、死点和亮点,不惜大胆的颠覆、拆除和重建。
3、批判。经常深入的解剖和自我批判,以辩证的态度研究问题,依靠批判求异和纳新,依靠批判走向纵深和探寻真知灼见。
4、实践。学思结合,且做且思,边教边悟和渐学渐改。
二、深识“曲径需通幽”:抵达专业成长的深处
题破山寺后禅院 (唐)常建 清晨入古寺,初日照高林。 曲径通幽处,禅房花木深。 山光悦鸟性,潭影空人心。 万籁此俱寂,但余钟磬音。 经历过几番“曲径”,才能到达“幽处”。
1、求异。以求异为主,不要总被格式化和求同,力求形成属于自己的思想和理念,力求成为具有独特个性和风采的自己。
2、开拓。知行结合,开拓眼界和思路,重视教育教学资料收集和个人成长资本的储备。
3、钻研。要振作精神,下苦功,凡事求甚解、较真和务实。
4、创新。追求“苟日新、日日新、又日新”,坚持有意识地锻炼发散性思维、求异思维和创造性思维,追求旧事新思、旧题新解,逐渐凸显自己的话语和思想,不断实现自身的旧质退却和新质生成。
三、切记“功夫在诗外”:融会贯通,追求教育的真谛
专业成长拼到最后,不再只是拼专业知识,而是拼阅历、学识、修养和操守。练拳不练功,到老一场空。如果只是局限在就事论事式的研究和阐述教育教学的话,就很难抓住教育问题的根本和关键。
1、修身养性,育心正己; 2、熟读精思,勤学苦练; 3、盐在汤中,广存博取; 4、厚积薄发,融会贯通。
通过对《漫谈骨干教师的再跃升》一文的研读,我有以下几点感想:
一、做个会学习的人。只有树立良好的学习意识,不断地激发自己的学习内驱力,树立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,勤于学习,学会学习,把学习看成是提高自己的有效途径,就要为自己的学习创造条件,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、空间,使自己的教学生涯变为学习的过程,这样就会产生巨大的动力,促使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有收获,还会有无穷的乐趣。
二、会教书,更要会读书。作为教师,天天传授知识,忙于教学工作,却不可忽视为自己的大脑充电,所谓“书中自有黄金屋”,从书本中获取知识显得尤其重要。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,如同浩瀚的海洋,博大精深。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。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,用书来净化心灵,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。教师,作为一种职业,承担着传播人类思想文化的重任,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,教师"一言堂"已全盘否定,学生是学习的主体,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,教师要成为研究者、专家和名师。
三、让学习成为终身的需要。作为一名现代教师,应同时具备双重身份:既是教师,又是学生。教师为“育人”终身学习 ,作为教师,我们的学习不是一般的学习,而是基于一个教育者的学习,我们最终的追求是育好人,为“育人”而学习是教师的天职。 我们当不断学习新的教法,新的教育教学理念,让自己成为“源头活水”,更好地滋润学生渴求知识的心田,影响自己的学生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,并帮助他们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。
北师大家教网官方网站:http://www.beishidajiajiao.com
联系电话:010-52491386 15712934673
相关话题:北京家教中心、北京家教、北京家教网、北京大学生家教、北京一对一家教、
北京英语家教 北京高考家教 北师大家教 北京家教中介